ORID焦点讨论法:掌握提问的两个核心,让开会讨论更有效率

黃意鈞 Open Quest 2021-01-06

黄意钧(Ivan Huang)是Open Quest开放智慧引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睿问公司的核心引导师。

国际引导者协会(IA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ors)认证之专业引导者(CPF, Certified Professional Facilitator)。

 

缘起

2020年11月,我受邀于线上直播分享《学问》一书。因为知道有些朋友没有机会参与到,因此我决定把之前分享的内容写成文章,并且加上直播时没有时间分享到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于引导的学习与认识。本文内容来源主要有四:

  • 我在ORID焦点讨论法的发源处—ICA文化事业学会的学习经验,并且数十次在现场支持ICA的资深引导培训师带领培训课程的经验;
  • 介绍ORID焦点讨论法的专书《学问》的内容;
  • 与其他资深引导者一起工作的学习心得;
  • 我个人在引导的实践经验。

由于我本人并非ICA认证的引导培训师,因此如果读者发现本文内容与《学问》一书的内容有出入,或是与ICA认证培训师所讲授的内容不一样,请以《学问》以及ICA认证培训师所讲授的内容为主。

本文后续内容分成几个部分:首先,我们会先谈谈“提问”对于团体讨论的重要性,接着我们会需要介绍ORID焦点讨论法的缘起与两大核心—”ORID四层次架构”与”两个焦点”,最后会以ORID焦点讨论法的操作原则来结尾。

准备好了吗?那么,我们就开始啰!

 

提问,有那么重要吗?

许多会议的动态大概是这样:会议带领者(例如主席、引导者)会对参与者发出指令,而参与者在思考之后对那些指令做出回应。 如果是不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通常会议带领者只要使用”祈使句”就足以支持参与者做出响应,例如:

  • 会议带领者:”如果没有其他问题,那就请大家鼓掌表示赞成”(祈使句)
  • 参与者:”啪啪啪…”(鼓掌,参与者对于指令的回应)

然而,如果参与者会需要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够做出回应,相较于祈使句,”提问”会更能够有效引发参与者的思考,借此支持参与者做出回应。 假想你现在是在一个要解决组织效能低下的会议,目前已经形成初步的解方了,但是会议带领者想要让参与者考虑解方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以下是带领者分别在”祈使句”与”提问”模式可能发出的具体指令:

  • 祈使句:请想想这个解方可能会带来的副作用。
  • 提问:如果我们采取这个解方,它可能会带来哪些副作用?

请读者分别在心中默念这两个句子,哪一个会让你有”思考被引发”的感觉呢?

我的体验是,虽然前者(祈使句)当中有”请”、”想想”这几个字,但是感觉起来只是在”被叮咛、交办事项”,而后者(提问)虽然没有”请”,字面上也没有要我去”想想”,但是我却会很自然地想要深思。如果你也和我有类似的体会,或许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说,提问是促进团体讨论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在众多促进团体讨论的提问方法当中,焦点讨论法(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是最有名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用 ORID 作为框架来设计提问流程的方法。 因此,虽然这个方法的正式名称是”焦点讨论法”,坊间也有人会将它简称为”ORID”。以下我在提到这个方法的时候,都会使用”焦点讨论法”这个正式名称。

 

焦点讨论法的缘起

要谈到焦点讨论法的缘起,就不能不提到ICA文化事业学会(The 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以下简称ICA)。 ICA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组织,1960年代在芝加哥从事社区发展工作,后来他们工作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并且在他们与在地居民一起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参与的科技”(Technology of Participation)的引导方法体系。 目前ICA在全球有多个分会,并且有不同的聚焦领域,例如社区发展、引导方法教学、出版事业以及研究工作。

焦点讨论法最初是源自ICA的一位元老成员约瑟夫・马修(Joseph Mathews)。 他在二战期间担任美军的牧师,并且曾经跟随美军在太平洋的作战行动。 这段经历让他遇见许多生命遭受重大冲击的人们,因此他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在他们生命中发生的事件,并且从走过的历程中寻找意义,随后逐渐发展出焦点讨论法。 这个方法后来被用在ICA文化事业学会的社区发展工作,也成为ICA方法论的重要基石。

 

焦点讨论法的两大核心之一:ORID

焦点讨论法核心之一,是ORID的架构,这也是这个方法常被简称为”ORID”的原因。ORID指的是人们思考过程的四个层级,包括:

为什么ORID很重要?这是因为ORID是人们自然的思考过程,例如以下是我之前在外面吃饭时经过的一个思考过程,我在每一个阶段末尾都标上ORID,以标示它们分别属于ORID的哪个层级:

  • 有一天晚上我走进一家日式居酒屋(O)
  • 翻开菜单,我看到很多菜名(O)
  • 菜单中的”日式炸鸡”引起了我的注意(R)
  • 这让我想起之前在日本大阪的居酒屋吃过的炸鸡
  • 那时候在大阪吃的炸鸡很好吃,不知道这家居酒屋怎么样? (I)
  • 万一不好吃、踩到雷怎么办? (I)
  • 算了,”老板,请给我一份炸鸡”(D)
  • “还要一杯啤酒!”(D)

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自然的思考过程,会依照ORID的顺序。此外,我也很喜欢用”火箭升空”作为譬喻,来说明ORID四个层级对于推进讨论的帮助:

许多可以发射至外太空的火箭都有多节的设计。这些不同的节搭载了各自的发动机与推进剂。在火箭发射时,一开始最下面一节的发动机会被点燃,随后在升空的过程中,火箭会逐步把最下面的一节脱离,并且点燃新一节的发动机,借此获得新的动力来源,最后才能飞到外太空的目的地。

如果把讨论比拟为”火箭”,ORID就像是这具火箭不同的”节”。如果每一层次能够依照正确的顺序使用(每一节火箭的发动机依序被点燃),才能够让讨论有效地持续推进(让火箭持续飞到外太空)。

“提问必须有层次”的概念,多少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会议中的讨论往往会变得无效或是”很干”。在许多会议,主持人经常会在会议的开头,就提出以下这个经典问句:

“大家有什么想法/意见?”

在会议一开始就问这个问句,参与者通常都不会有热烈的讨论。这不是因为这个问句本身不好,而是因为”提出的时机不对”。因为在一开始就提出”想法/意见”的问句,会让参与者在还没有经过”客观性”(O)与”反映性”(R)这两层,就直接跳到”诠释性”(I),也就是参与者可能都还没有时间把要讨论的议题好好消化,就要被问”消化出了什么东西”,因此就让这个问句变得很难回答。或许有些人会说大家不发言是因为”担心出错”、”担心说出主管不喜欢听的”,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然而,即使是在上述因素都不存在的一个”极为开放的团队”,”没有用对的顺序提问”也足以让大家的思考变得”卡卡的”,导致讨论也变得”卡卡的”。

 

示范:运用ORID四个层次设计问句

为了示范如何运用ORID四个层级设计问句,在此我会设计几个问句,来帮助读者针对本文目前提到的内容进行反思。读者可以试着回答,也可以试着去注意我在不同的层次设计了哪些问句。

 

焦点讨论法的两大核心之二:焦点

ORID层级作为焦点讨论法最明显的特征,让许多人一知道这个方法之后,就会想要立即着手设计符合ORID架构的问句。然而,只有ORID并不能确保讨论一定是有意义的,这是因为ORID只是代表四个层次,而只有四个层次并不能确保讨论一定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以下是一个完全符合ORID架构,每一层次的问句却没有共同方向的例子:

  • O:在过去这段疫情期间,你曾经听到或看到新闻发布了哪些消息?
  • R:最近你的工作当中的哪个部分让你感到挫折?
  • I:你从最近在执行的项目获得了哪些成长?
  • D:明天晚餐你想要吃什么?

这个例子反映出了焦点讨论法的第二核心—焦点的重要性。亦即,除了ORID四个层次,一场有意义的对话还会需要有焦点。如果拿前面”火箭升空”为例,焦点就像是在火箭升空前预设的目的地。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得依序点燃不同节(O-R-I-D)的发动机,还需要持续让火箭对准目的地(也就是让问句对准焦点),才能让这一趟的飞行(讨论)有意义。

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上述这个例子太极端,一般人不会故意把问句设计成这样。因此,以下是更实际的例子,这两组问句都是关于”课程结束后的反思”,请读者注意这两组问句所分别引导的方向:

这两个情境虽然都是关于课程的讨论,但是情境A的讨论是聚焦在总结学习并决定回去之后的下一步发展,而情境B是聚焦在搜集对于课程的改善建议。这两种讨论都有可能会是需要的,但是在讨论的焦点不清楚的情况之下,我们有可能明明心底是想要情境A的讨论,但是却在问句设计的过程中混进了情境B的问句,导致讨论不够聚焦。

那么,在运用焦点讨论法的时候,要如何确保讨论的焦点呢?

要确保讨论焦点,一开始在设计问句之前,会需要先定义出明确的焦点。在焦点讨论法谈到的焦点有两个:

  • 理性目标:也就是要从讨论获得的产出或结论。
  • 体验目的:希望团体在讨论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

其中理性目标就是我们一般熟悉的会议目的。如果理性目标可以定义的越清晰,所设计出来的问句就会越聚焦。例如,过去我在为一个客户设计工作坊的时候,原本客户所设定的理性目标是要”搜集大家的想法”;当时一听到这个目标,我就感到很模糊,因为我认为只要我把大家找来,让他们说说话,总是可以搜集到想法。因此后来我就与客户做了多次的来回厘清,最后把理性目标设定为”搜集大家对于后续政策推动的建议”,这就相对清晰了许多。

 

如何运用焦点讨论法,设计出好的问句?

在介绍焦点讨论法的两大核心之后,最后我想针对如何设计出好的问句,提供几点参考原则:

  • 先设定理性目标与体验目的:如果对于体验目的比较陌生也没关系,但是至少一定要设定理性目标。 如果你不是会议的主席,通常你的理性目标会需要跟会议的最高决策者商讨之后才能决定。 有时候你可能会需要先搜集重要关系人的意见之后,才与最高决策者做最后确认。
  • ORID的每一个层次可以有多于一个问句:在焦点确认后,就可以开始设计问句了。 一部份初学者可能会因为ORID四个层次,就为每一个层级只设计一个问句,然而事实上每个层次都可以有多于一个问句。
  • 注意某些容易引发不同解读的字词:在设计问句的时候,除了要尽量让问句容易被参与者理解,避免用艰深的字汇,也要避免容易引发不同解读的字词,例如有些会在客观性(O)的层级使用”看见”这个词,像是:
  • ”你在刚才那部影片中看见了什么?”对于”看见”这个词,有人可能会理解为”客观的观察”(O),有些人会理解为”抽象的发现”(I),例如:

另一个可能NG的词是”感觉”,有些人可能会理解为”直觉的感受”(R),有些人会和理解为”认为”(I),例如:

  • 让自己先试着回答:当你把问句设计好之后,先把自己当作白老鼠,试着回答这些问句。 如果你自己无法顺畅回答自己设计的问句,参与者也很可能无法顺利回答。 所以,至少要让问句过你自己这一关,如果情况许可,还可以找别人来测试一下。
  • 读书与上课:如果想要深入学习焦点讨论法,可以阅读《学问》这本书,当中不仅对于焦点讨论法的缘起、理论与准备步骤有清晰的介绍,书中第二部分甚至还有100个应用范例,让你找到合适的情境作为参考。 此外,也可以通过参与课程进一步深入学习,特别是由ICA认证引导培训师所讲授的课程。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