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团队合作及参与的第一道铁门槛

作者│黄意钧

 

前阵子一位在 IT 企业任职的朋友与我分享了他的一位同事 Frank(化名)的故事:

Frank 是该企业的一位高管,平日在部门内推动项目时,往往是由他自己负责项目全盘的规划与决策,然后再交办部属执行。在某一次的项目会议中,Frank为了凝聚团队智慧,增进大家对项目的认同感,让项目在落地是能够更加顺利,因此鼓励参会者踊跃提供意见。

由于过往几乎不曾被征询想法,大家感到兴致高昂,纷纷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然而这些意见却因为跟 Frank 原本期待的方向差太多或是可行性太低,导致没有一个想法被采纳。

尽管如此 Frank 仍然不气馁,在之后的项目又召开几次类似的会议邀请大家集思广益。然而,尽管 Frank 还是一样地努力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大家在会议中的反应却是越来越冷淡,让 Frank 感到气馁与不解。

 

上述案例的情境其实不算罕见,尤其是在原本习惯领导者〝独断决策〞的组织想要转型为〝合作决策〞时,特别容易遭遇上述的困境,使领导者几经尝试感到挫败后,最后还是回到个人独断决策的模式。造成上述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领导者对于下属,以及下属对于自身在决策中的角色,双方存在着认知上的差异。

 

领导者与下属认知差异造成的困境

就领导者的观点而言,由于领导者担负着团队的成败责任,再加上领导者往往把〝规划、决策〞视为他的工作(不然公司要请我来做什么?),因此除非是对〝激发团队智慧与参与〞有特别坚定的信念,对于分享规划与决策的机会通常是相对保守谨慎的。因此如果要开放给下属参与,常见的作法是领导者已经有腹案后,才邀请下属提供意见,看看大家有什么想法,纳入其中合适的意见,如果发现下属提出来的意见都不够好,最后就还是采用原本的腹案。

另一方面,当下属不知道自己的意见只是被拿来〝参考〞,以为自己的意见只要被提出就一定会被采纳(否则何必问我们的意见?),一旦自己的意见最后没有被采纳的时候,就容易觉得领导只是〝假装开明〞、〝只是希望从我们的嘴巴中说出他想要的想法〞、〝根本就没有打算听我们的意见〞,因此即使日后领导者再怎么努力邀请提供意见,下属倾向不再积极提供自己的观点,或是只提出〝领导者想要听的观点〞。

为了挣脱上述的困境,领导者可以透过〝事先讲明下属在决策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帮助下属在讨论过程中发展思维〞两个途径来提升团队的合作与参与。

 

事先讲明下属在决策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会议一开始、甚至在会前,就要先让下属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决策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般在决策流程的参与,可以分为〝提供意见〞、〝拥有决策权〞两类,而每一类又可以粗略拆分为两个层级。这四个层级对于决策的参与程度由低到高分别是:

  • 提供意见
    1. 提供与执行面相关的意见,帮助决策落地
    2. 提供想法让决策者考虑、形成决策
  • 拥有决策权
    1. 在给定的架构下(例如预算、人力、时限),与会成员被赋予参与决策的权力
    2. 与会成员拥有完全的决策权力

 

除了让所有参会者对于彼此的角色定位有共同的认知,如果领导者在会议之前就已经有初步想法,最好也要先公布让大家知道,并且说明清楚〝哪些部分是已经订好的〞、〝哪些是要开放让大家讨论的〞、〝已经订好的部分还有多大的调整、讨论空间〞。看到上述的建议,有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惑:

 

❝ 如果一开始就让下属知道自己已经有腹案,

或是知道他们只是扮演提供意见的角色、并没有决策权,

他们是否就不会全心投入讨论? ❞

 

诚然,如果让下属事先知道自己的意见未必一定会被纳入决策,的确可能会降低下属的参与程度;然而,如果为了激发参与而刻意隐瞒、营造与会成员的意见能够左右决策的假象,即使可以一次性地激发下属的参与,一旦被识破却很可能会伤害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信任,导致下属日后不愿意再积极参与。相对地,如果让下属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能够参与的程度,不仅能够维系彼此的信任,下属也比较愿意持续地积极参与。

 

帮助下属在讨论过程中发展思维
  • 运用提问掌握讨论的节奏

在讨论前期帮助参会者发散思维,包括从多种维度提问,帮助参会者从不同面向思考,鼓励参会者提出想法,即使只是〝半成品〞的想法也没关系。此外,运用提问技巧来引导参会者把想法进一步提炼,例如在参会者所提出的想法还很模糊时可以提问〝在你所提出的想法和这次会议的主题之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关联〞。

经过前期的发散,讨论后期的重点在于收敛思维,包括提出较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成员运用批判思考,针对前期提出的想法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与整合,最后形成会议的结论。

 

  • 活用不同的参与形式降低提出新想法的风险

创新通常伴随着风险,提出新想法也是,尤其是组织内的竞争本质,让〝提出新想法〞的风险更是变得特别高,让人担心自己的想法不够好而让自己在众人面前显得很愚蠢。因此,领导者可以运用不同的参与形式来降低参会者所面临的风险,进而更愿意提出意见,例如把参会者分成二到三人的小组进行讨论,让个别参会者不需要承担在所有人面前发表意见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个别参会者发言的机会;此外,还可以在小组讨论之前先进行个人的头脑风暴并且记录下来,让参会者在之后的讨论因为〝有所本〞而在发言时更有自信。

促进团队的合作及参与从来就不是特别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些方法、需要对于团队动态(包括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成员与领导者之间)的觉察,也需要领导者对于开放参与的一点信任与勇气。尽管看似不容易,如果能够坚持尝试,累积成功经验,就能够促成下一次成功的团队合作及参与,让团队越来越能有效地凝聚观点与智慧处理复杂的事务、越来越快速回应内在与外在环境的挑战,并且持续地学习与创新。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