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自然为师的开会方法—开放空间科技

黄意钧 Open Quest  2015-02-04 

 

如果有机会观察到鸟群或鱼群的集体移动,你将发现这些个体不仅只是单纯朝同一个方向移动,还能够因应环境中的突发状况,例如当前方有天敌迎面而来的时候,牠们能够即刻一同改变移动方向,或是立即四散,并且在状况结束后马上回复队形。 

 

展现群体智能的自发性组织 

看到这种高度协调一致的群体行为,不禁让人怀疑这些动物群体当中是否有一个「领导者」在指挥群体的移动,或是每一只个体的脑中有着事先写好的剧本,所以才能表现出这种彷佛是「事先串通好」的行为。 

经过研究发现,其实这些动物群体中既没有领导者,也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而是每一只动物个体根据简单的行为准则,就能够在巨观层级产生高度协调的行为,科学家把这种没有中央领导者的群体行为产生机制称为「自发性组织」(self-organization)。除了鱼群、鸟群,「自发性组织」产生的群体行为也可以在蜜蜂、蚂蚁或是若干种类的草食哺乳动物看到,而科学家也把这种能够高度因应环境变化的群体行为,称为动物的「群体智慧」(swarm intelligence) 

既然同样都是要展现群体智慧,在人类的会议中,有没有一种开会方式能够让一群人运用自发性组织原理,根据简单的行为准则来让众人的群体智慧能全面发挥呢? 

有的,那就是开放空间科技(Open Space Technology,OST)! 

基于自发性组织的OST会议 

说到开会,往往会想到应该要有一个主席来掌控所有的流程,所有的议题也要在会前就先排好,最好连每位发言者要提什么都能够事先安排好,然后在正式会议中只要「照着剧本走」就好,这样才不会乱了套。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么以下的OST经典案例必定能让你对会议完全改观! 

 

1992年一个预算达15亿美元、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高速公路开发案因为涉及原住民及公共区域,引发了原住民、不同层级政府官员等多方利害关系人的关注。在200多位关系人齐聚一堂之初,原本大家都认为这场会议势必不会有甚么好结果,没想到奇迹发生了!在短短半小时内,所有参会者自动分成52个任务小组,并且在两天内完成所有讨论并集结起来,在第三天一早就把热腾腾的报告发给每一位参会者。在会议结束时,所有参会者都对这次的会议感到满意,表示从未有过这种被倾听、深度融入的参会经验。 

 

或许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场与会者超过200位、为期三天的会议,筹备时间只有六星期,而且整个会议只有一位引导者。这就是OST的奇妙之处,特别是在参会人员众多且背景多元、时间急迫且议题复杂的情境,更能凸显它的功效! 

 

四大原则与一项法则 

OST是基于自发性组织的原则,因此和展现群体行为的动物们一样,参会者也会有一些简单的行为准则,来帮助他们参与会议,这些原则分别是: 

  • 出席的人就是对的人; 
  • 发生什么就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 
  • 何时开始都是对的时间; 
  • 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 

 

除了上述的四大原则,还有一项法则能够帮助参会者更融入OST会议—双脚法则(或称移动法则),在这条法则下,一个参会者即使已经加入了某个议题小组,当他想要提前离开到别的小组时,也不用担心会对原小组的召集人失礼,而能够自由地移动到自己有兴趣的议题小组继续参与讨论。 

 

透过四大原则及一项法则的运用,所有参会者真正关心的议题都能够被提出来讨论,众人能够依自己的兴趣参与讨论,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让群体智慧获得最有效地发挥! 

 

OST引导者的任务 

虽然筹备时间相对短暂,为了引导一场成功的OST会议,引导者还是有不少工作要做,包括准备邀请函、布置场地、会议之初邀请参会者发起议题以及其他后勤工作。此外,引导者在心理上也会需要一些行前准备,才能够为所有参会者创造并维持OST讨论的时间与空间,达到OST引导的最高境界—会议进行得很顺利,但参会者却感受不到引导者的存在。 

 

一起探索OST的无限可能 

OST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除了参会者背景多元的复杂会议,还可以用在组织的共识会议、组织改造、内部培训等多种不同的情境,并且在印度、中国、美国、加拿大、非洲及欧洲,从5人到1,000人的团体,从政府、企业、NGO到学校都已经有实战经验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