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者能单方向输出吗?

作者 | 钟琮贸

i

这篇文章的标题来自于学员常问问题的列表。

学习引导的学员偶尔会问到在引导工作上〝向参与者单方向输出内容〞的问题。

基本上引导者对参与者单方向输出某些种内容是避免不了的,

但并不是像演讲或培训那样的输出内容。

i

这或许是询问问题的学员感到困惑的地方。今天我就借由这篇文章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

i

  从引导的本质来看

从要了解引导者输出给参与者的内容,就要从引导的本质看起。引导的作用是在过程上为人提供交流的帮助。既然是帮助者的角色,那么引导者自然就不是参与在交流当中,而是帮助人进行交流。所以,引导者单方向向参与者输出的,自然不会是交流的内容,而是基于扮演好引导者角色所必须输出的内容,也就是〝说明交流〞所必要输出的内容。这是最先需要区别的概念。

i

i

问这个问题的人经常有培训师或咨询顾问的背景。他们常问另一个与本文标题相关的问题:〝为何有输出内容的培训或咨询就不叫引导,而要叫引导式的培训或咨询?〞这是因为引导本身的功能在帮助交流。作为一个帮助的角色,必须要被帮助的参与者愿意接受引导者帮助,帮助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才能成立,引导才能发生。而输出交流的内容会产生立场。引导者对参与者输出交流内容,就可能与某些参与者的意见相同或不相同,而有被参与者认为立场不中立的问题。参与者认为引导者不中立,就可能不会愿意接受引导者的帮助,导致引导无法进行。所以,引导者的本质决定了他不能输出交流的内容。因此,需要输出内容给学员或客户的〝培训〞或〝咨询〞,与〝引导〞就有了天然的区别。

i

在培训或咨询的场景中,学员是基于培训师或咨询顾问与他之间〝老师与学生〞、〝权威专家与客户〞的关系的认知,而会接受单方向输出给他们的内容。这与引导者帮助交流的性质已经不一样了。所以说当你觉得单方向输出用于交流的内容给参与者而觉得理所当然时,很可能你已经不是在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是扮演了另一个角色在做这件事情。你当然可以用引导的工具、手法、技巧来做你这个角色的工作,但当你在思考〝单方向输出〞这件事情时,就要以另一个的角色来思考,而不是以引导者的角色来思考。这样自然就不会有〝该不该输出内容〞的疑问。

i

那么,在纯粹的引导场景之下,引导者单方向对参与者输出什么呢?

i

  引导者输出的是什么?

引导者在引导时对参与者做的事情,绝大部分叫作〝介入〞,也有人把它叫作〝干预〞。所谓介入,大部分是指引导者通过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参与者交流的〝直接介入〞,例如〝流程的引导〞,或视情况说明参与者交流的〝实时介入〞。引导者大部分单方向输出给参与者的内容,即是为了做好这些介入所表达的内容。

i

i



i

在〝流程的引导〞上输出的内容

i

1⋅ 对于流程的说明

即说明流程,让参与者知道在会议中预计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参与者觉得有道理的话,就会主动积极参与在流程里面进行交流。引导的流程有时会用到模型、框架、概念,来帮助参与者思考与交流。这些也是引导者需要向参与者说明的内容。例如我要用SWOT这个模型说明参与者讨论事情,那么我就需要向参与者介绍SWOT这个模型。

i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做算不算单方向输出交流内容?

i

引导者在输出这类内容时,必须要把握目的是为了说明参与者思考与交流。超出这个目的就不是在过程上提供帮助,而是引导者自己参与交流了。例如正常来说,我只要作个五分钟的介绍,让参与者们知道SWOT这个模型是什么以及作什么用的,然后就应该带大家进行流程步骤,开始用这个模型来讨论工作了。但我却没这样做,而是安排了一个小时的教学,讲了这个模型的前世今生,作了各种介绍。这时我已经把自己当成老师了,而不是在做引导上的输出。

i

2⋅步骤的指示

即在适当的时间点上告知参与者当时需要做的事情,让他们能够一步一步完成流程。但在有些结构化程度比较低的流程,提供的是进行的原则,而不是具体的详细步骤。比较感性的指示可能还会包括一些铺垫的内容。

i

i

3⋅提问焦点问题

即提问问题触发以及帮助参与者的内在活动,例如回忆、感受、思考、作决定等。参与者如果向其他人分享答案,就会促成交流。

i

4⋅与推进或调整流程相关的提问或协商

即为了探知参与者状态以确认是否需调整流程的提问。例如:〝谁要下一位发言?〞、〝大家觉得还需要几分钟时间可以完成小组讨论?〞、”请问大家需不需要休息?〞

i

在〝实时介入〞上输出的内容

i

1⋅对参与者的建议或邀请

例如〝请大家一次一个人说话。〞、〝请为你刚刚的发言作一下总结。〞、〝请说话大声一点。〞〝祈使句〞听起来在语气上比较不客气,所以这也常用〝是非问句〞的方式表达,例如:〝可否请大家一次一个人说话?〞、〝可以请你为你刚刚的发言作一下总结吗?〞、〝是否可以请你说话大声一点?〞

i

2⋅对介入理由的说明

例如说明的理由是:〝我看到大家的表情似乎有点困惑,我担心大家听不懂。〞然后再接着作其他的介入动作,例如提问:〝所以我想问一下大家是否都能理解刚刚的发言?〞

i

i

3⋅介入时所需的提问

即为了完成介入的目的而问的问题。例如:〝大家还有别的想法吗?〞、〝请问大家对于刚刚的发言有什么想补充或疑问的?〞、〝请问你是否有话要说?〞

i

4⋅介入时所需的陈述

例如对参与者状态的回馈、引导者为参与者总结的发言内容等。〝引导者为参与者总结〞在性质上比较有趣。例如引导者总结时说:〝我听到你刚刚说了几个重点。一是…;二是…。〞这个例子里引导者所陈述的虽是参与者的交流内容,但在总结的时候可能不准确,所以也含有单方向输出的内容,但这是因为总结不准确所致。也由于可能总结得不准确,所以通常引导者会在总结后向发言者作确认:〝请问我说的对吗?〞

i

i

  结语

你可以注意到,这些引导者介入时单方向输出的内容,都不是参与者彼此交流的那一类内容,而是提供来〝说明交流〞的内容。这样,引导者就可以保证自己是处在〝帮助者〞的角色上,在过程上协助参与者,而不至于因为参与了交流而弱化了帮助者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引导者的角色大多是由召集会议的领导者担任。若是领导者能同时扮演引导者开会,那么他除了输出自己作为领导者所需要输出的内容之外,还可以以引导者的角色帮助整个团队互相输出与交流会议内容。这相当于邀请部属当会议主角,部属会因此更投入,而且会议内容也会更丰富,领导者自己也比较不费力。关于这个概念,你可参考 Open Quest 公众号内的“引导式领导力”这一篇文章。由于做引导时输出给参与者的内容不是交流的主要客体,所以占用会议时间的比例不会太高。若是你在做引导时发现自己说的话份量很多,就要留意自己的输出内容,判断是否自己已经不是在做引导了。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