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赵楠Nancy
赵楠:Nancy,OQ引导课程学员(OQ,Open Quest开放智慧)。2018年通过了国际引导者协会(IAF)的专业引导师认证CPF。拥有20年在培训领域的丰富经验,现任职于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自动波领导力实验室引导师,是IAF广州引导者俱乐部发起人,致力于引导技术在中国的推广。本文经作者同意分享其引导学习和实践心得。
(根据作者访谈记录整理,经本人同意)
我与引导的因缘际会
我在培训领域做的比较久,到2019年就已经在这个领域20年了。我真正与引导结缘应该是在2014年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关系,2014年我到了广州的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我所在公司的董事长本人就是一个特别厉害的facilitator,在我跟他一起工作的很多工作坊里面,都是在用facilitation的这种技能去做我们公司高管的leadership。应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的进入了引导的世界。
对我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因为工作的应用,我就开始不断地去找,去学习有关引导的东西。无论在香港,还是在国内的一些地方,也七七八八的上了一些引导的课程,觉得是有一些帮助的,但对我的突破性的进步,当时是没有太看到。
与引导结缘更深的一次,是在2016年IAF在台湾花莲举办的年会上,这一次是真的震撼到我。我在那看到了来自全球的300多位资深的引导师,看到他们那么敬业的精神,看到他们所呈现的引导,简直让我眼花缭乱。这些资深的引导师有那么多在做NGO,在做世界各地的疑难case的解决,去帮到这个世界的改变,这是我当时特别震撼的一点。
我看了几乎所有我参加的Topic的分享嘉宾的背景,发现他们大多是世界级名校的PhD,很知名,写过很多书,但他们还是那么谦卑,那么热情,那么认真的对待我们这些参与者,非常让我感动。我觉得是在花莲的那一刻,开启了我心中要后半生与引导这件事结缘的一个点。
IAF花莲年会改变了我的后半生
花莲那次年会,我觉得首先场域特别的温暖。我记得开场的时候Larry他们带了一个300多人的特别大场域的团体引导,可以说那是我做培训这么多年来所没见过的。而且那里面有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组,不同的flow,大家最后有收获。我觉得他们用的招数特别神奇,每一个流程的设计都是那么的奇妙,那些工具的应用完全震撼到我。
另外一个,我当时选的Topic都是我当时特别热衷的,我参加了Larry的话题,然后参加了Barbara的话题。在这些话题的背后,我既体验了这些前辈们身上的深厚功底,也看到了引导技术在他们身上的那些细节,这些根本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在Barbara那个话题里面,让我们所有来的facilitator都交流一下dilemma,我从周围的人身上也学到了他们的一些dilemma,不同的情境下又搞笑,但又有反思,我都完全学习到了。在这个场域里面,这个技术背后,它可以萃取出来自这么多的国家、这么多不同经验的人的这些精髓的东西,这种技术使我深深的着迷。
我记得当时参加了Shawn的认知偏差的话题,因为那段时间恰恰是我对认知这个话题特别卡住的时候,我有好多东西不明白,结果参加了Shawn的话题后,让我对认知这个事情茅塞顿开。而且让我对认知有了更深的兴趣,到现在我持续买了很多认知的书在看,一直在研究。
从Shawn的会议室出来,我又去参加了《改良式Delphi引导技巧》的一个话题,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到Laura和OQ也是在这个Delphi的话题上。当时别的组人很多,我这组就两个人,另一个就是Laura。当时我对引导界的大咖谁也不知道的,就看到我身边这个人特别奇怪,她每一次问出的问题都非常有深度,而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内容准确的记录下来,这让我非常的崇拜。我就问了一下旁边北京来的小伙伴,我说这人谁呀?他们说你不知道这人是谁吗?她就是亚洲地区最有名的号称八大金刚的Laura!我就觉得特别有兴趣,让他们给我介绍一下,如果我要好好的向这些引导前辈们学习的话,我应该怎么样去入门,怎么样更系统的去学习?
我觉得花莲对我的后半生的改变,就是我在那里面找到了真正学习引导的一条正确的路。而真正开启我去打磨和修炼自己的一个启明灯也是在那时候点亮的。我那时候才知道竟然还有CPF这样的一个认证!我看到了他们认证完之后的那种喜悦,我就跟他们做了一些了解,知道了这个认证代表了国际水准的引导者的水平。所以我觉得花莲年会对我的几个启发:第一个是愿意走引导这条路。第二个是明白了CPF,找到了正确学习引导的这个航标。第三个就是走进了OQ的课堂。
我感觉学完OQ的一二三阶以后,真的对我的引导技术是一个大的飞跃。我觉得自己真正朝着professional的方向前进,有了扎实的功底。所以到现在,我也特别热衷于推广OQ的课程,我觉得练武功就要跟高手去练,去学习。Laura和Shawn这两位导师身上有特别闪光的一点,就是他们的那种教学的严谨度。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后完成作业的环节,会非常严谨、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带着梦想来的人。我也一直觉得特别荣幸,有这样两位前辈导师在指引着我,在引导的路上没走弯路。
还有一点就是,我看到这些引导前辈们的经历,尤其是Larry特别让我感动,他在南非的经历以及他获奖,他对当地贫穷人民的改变。所以我自己也发了一个愿,就是我的后半生不仅自己要在引导上精进,而且还应该去推广这种技术,让更多的人正确的选择学习引导的道路。因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真的需要更多的不同领域的人去认识到有引导这样一门技术可以帮到大家。
从培训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培训,其实我觉得trainer这个角色,它是给予别人的。通常你站在台上,大家看到的是你,都是你在讲,在给予。但是当你去做facilitator的时候,这个舞台不是你的,而是属于参与者的,所以在这个舞台上应该看不到你才对。你应该是幕后的工作者,你可能是导演,也可能是编剧,但是主角主演是他们。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区别。
我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其实也是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实我是考了两次CPF才通过的。第一次我是带着那种非常强的trainer的痕迹在里面。作为trainer的时候,其实你有很强的意识是要control这个场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尤其是那些讲的越好的老师,尤其讲大课的,他的控场欲望更强。可是当你去做引导师的时候,你就要放下这个control。你怎么样能做到六个核心能力里面追求的那种意境——中立neutral,以及跟客户的那种协作的关系?其实在你之前的准备以及你在现场的表现,都有非常大的一个差异。
作为trainer的时候,不用改变什么,你的concept,可能讲200遍都是这个内容。但是当你作为facilitator的时候,你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每一次都是独特的,每一次都是根据这些客户量体裁衣定制化的。那么对于你的要求呢?就是你怎么样去尊重所有人。你在现场应该是非常中立的,因为很多case里面他们是一堆的矛盾体,一旦你的语言、肢体语言,还有你的设计里面,偏袒了哪一方,你都会丢掉一个标准的国际上认可的CPF所应该具备的那种道德观,这种东西就是最大的一个转变。
在我第一次考CPF的时候,我下来那场考试就意识到了过关的那些人和我的差异在哪里?这是我最大的一个缺点。在当时我的语言里不自觉的就出来:怎么样、差不多了、还有些什么。。。这些控制性很强的话。看起来好像是你在尊重大家,实际上你还是在control。我觉得对有trainer经验的人,其实在这里也是一个难点。
我觉得有意识就好,当我真正考过之后,我邀请了一些朋友去观察我的现场。他们讲,Nancy,你现在和过去最大的转变就是,你不再控制了,你懂得尊重大家了,你也不再急了。我以前就急,经常为了我的进度而往下赶。但现在就不会特别去赶,而是尝试让自己去修炼那个being,enjoy他们在当下享受的东西!只要不偏离我的objective,那么我就会很尊重他们在当下。然后如果真的需要有些调整,我会跟在场的那些sponsor或者其他的人进行交流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怎么样,我觉得感觉特别好。
我觉得在我成为一名CPF的路上,这是非常大的一个转变。我也特别把这样的一份礼物送给那些跟我一样在路上的,从trainer的角色转过来的伙伴们,平时你们讲的比较多,但是要控制在这里面你的比例以及跟客户协作的比例,而不再是你一个人的独角戏,独自控制,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难点。有的时候人是有盲点的,自己真的看不到一些点,这时候就需要别人的反馈,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的self-awareness,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内部引导师与外部引导师的不同
我是属于企业内部的引导师,但我也跟领导申请,为了提升自己的引导技能,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到外面去做一些实践。
我自己的感触是,相对于外部的以引导为生的引导师来说,内部的引导师还是有一些容易的地方,大家都很熟,有的时候会给一些面子,不会那么的challenge你。当然反过来讲,我觉得对一个引导者技能的提升,这不是一个好的地方,因为真正的挑战才能促进引导师的成长,越遇到尖锐的挑战,其实那才是你成长的机会。
我觉得作为内部引导师的一个挑战是,你能否真的让他看到你的价值,你能否真的帮到他的这个团队。当内部这些leader都是control型的,他更习惯于发号施令,他面对团队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只有看到你真的帮他的团队解决了问题,他才会认可你,否则他根本就没有耐心等着你一步一步去做。
在我们Autopilot Leadership Lab里面,每年都会run大概十几期的workshop。其中有一位参与者是团队的leader,他的团队在一次变革中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团队规模从60多人变成130多人,有几个团队都并到他的团队里面来了。他原来的团队里向他直线汇报的有六个人,合并后变成了12个人。他说这个团队有一半的人都互相不了解,也不清楚各自的行业背景,缺乏彼此信任。每次开会都有一些分歧是互不相容的,甚至在会后单独去游说leader,表达各自的想法和观点,这让他非常为难。他正处于大型的组织变革当中,手里变革的项目已经很多了,管理幅度又大大超出原来的范围,现在又遇到团队的问题,已经被弄得焦头烂额了。
所以他就来求助我们帮他做一次工作坊,让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彼此放开,建立信任。然后我就跟他一起设计了一个有关团队信任的工作坊,两天。因为我们前期访谈做了一些了解,比方说他们说的专业背景问题,我们都有设计一些单独的话题让他们去交流,比如让他们说出自己职业生涯里面最牛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分享给大家。然后他们才知道,原来平时跟自己天天掐架的某人,比自己还牛!然后他们就开始不断的打开,开始一点点的看到其他人。我们也设计了一些打破过去的模式,形成新的信任的团队,我们要做的一些action是什么?然后在现场就看到他们开始彼此交流,约时间,效果就挺好的。
在这次工作坊之后的一个月左右,我又进行了跟进,组织他们做一次分享。让他们就上次的工作坊产出,以及一个月来的行动和现在的心得进行分享,以及有什么新的insight。在那次分享中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完全上升到整个team的高度,像他自己是老大的角色一样在思考很多问题。当时他们的老大也在场,就跟我挤眼睛,意思好像在说,“看,怎么样,他们自己在玩。”这种感觉特别爽。其实在上次工作坊之后,他们就已经打开了这种氛围,彼此之间的那种协作,互相的看到,非常的棒。
三个月之后,我又一次跟进他们,去访谈他们现在做的怎么样。当时是他们在面临着变革之后,新的大团队的目标发生变化,然后他们要跟业务口对接的要求更高了,又遇到了新的挑战,就是怎么样能让团队突破自我。因为他们是技术型的,比较内向比较理工科的思维,如果要突破,如何能够走到客户端,如何能够跨部门的协作更好,所以我就又接到另一单生意,又做了两天的工作坊。
这个leader也特别痴迷于引导技术,特别的buy in。他觉得真的在他的团队特别危难的时候,他自己特别无助的时候,我们能够帮到他,让他自己的团队在那一时刻有了这么大的转变,而且团队融合的这么快,他自己都特别感谢我们帮助他的团队的成长。
我觉得,在一个企业内部如果做引导做得好的话,内部的客户会真的非常的信任,然后后续在他一些组织发展不同节点的时候,他也会想到你应该可以帮到他。这也是一个内部引导师跟外部引导师不太一样的地方,有一个长期的可持续性。
案例分享,真正感受到引导的威力
去年10月份,我给一家NGO的企业去做了一个80人场的引导。我做完前期访谈之后,发现有一些事情是不能改变的。比方说,来的这80个参与者都是大学社团里面那些做环保的leader,他们是一个完全没有过从零开始把一个环保项目的一整套方案全部做出来的经验的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只是凭着喜好,就是捐捐衣服,减少扔纸啊,就很简单的这些。然后我看了主办方给他们四五天下来的安排,我是最后一个环节,竟然要带他们每个人写出来一个在“双十一”校园产生的快递垃圾处理的方案,他们每个人都没有经验,然后他们所有的参观也跟这个没有关系,参观的都是垃圾处理厂这些。
我看到这个情况,对他们进行个别的抽样访谈之后,我就跟对方商量,我说我看到了哪些风险,然后我就跟他们提出来一个要求,就说我需要提前进入到前几个嘉宾的演讲,在现场观察他们。我感到惊讶的在哪?上午我在现场听的时候,听到参与者都在说,完蛋了,下午让咱们出方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跟咱们要出的方案有关的,这个怎么办?所有人都在惶恐的状态。
然后当我开始的时候,我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开始用流程带领他们思考,充分利用80个人的智慧。在我的流程设计里面,有一个经典的设计就是“点子墙”,我用五块的引导布,贴了一个点子墙,我让他们不断的create idea,从Me-We-Us小组,到开始强关联,跟墙上的一些再做链接,不断地引导他们和启发他们这些点子,以及哪些点子对你的启发,对你的帮助。结果这个环节结束之后,从开始他们进入状态时的惶恐,我发现他们不断的有笑声,而且一堆一堆的在探讨。在倒数5分钟时,我就问了一下,我说让大家take away下,今天对你来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结果,他们不是讲他们今天的收获,而是问了我第一个问题,老师,我想先问一下,你是什么人?你能告诉我们一下吗?他们原来以为我是来讲课的老师。
我说,为什么你好奇我是谁呢?他说,老师你知道我们上午和前四天都是惶恐的,花了这么大代价让我们全国各地来了,花这么多钱,我们到上午都不知道我们咋干,但是现在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自己回去能落实的行动方案,从什么时候干,怎么干,全有了,全是借鉴现场大家的。所以我好奇你是干什么的?
然后我说,那好,现在就更名一下,请大家不要再叫我老师,我不是一个老师,我是一个国际引导师。我告诉他们,我的工作就是帮助那些在困惑中的人,通过我来设计一些流程,帮助他们找到他们的方法。然后他们就说,老师,我们不仅今天收获了这个方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而且我们会谢谢你的一些做法在我们社团的应用。
我觉得那一次是让他们特别震撼的,竟然问我是干什么的,你怎么这么神奇,让我们拿到这个东西,而且每个人都觉得超满意。这是我看到的一面,就是从惶恐的一群人变成兴高采烈的一群人,这就是引导带给他们的。
CPF认证的心路历程和建议
我对CPF的认知是来自花莲那次年会。我看到所有的在上面的speaker都是CPF。我觉得他们的那种严谨度,他们在做引导的时候的那种细节的打磨,我都有观察到,我觉得那是一个你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一个最高的标准。我如果认可引导这项技术的话,我就应该像他们一样,应该去参加CPF这个认证,这是我受启发的一点。
另外一点是,我觉得现在社会上也有蛮多的不同的认证,我其实也都去了解过,当然我看其他的导师并不多,我还是在IAF这边看到的导师是比较多的,而且每一位的风格都各有千秋,但每个人都有非常类似的一种严谨的标准,这个我觉得就是大众和小众,我看到就会这样去选择的。
我去参加CPF认证的时候,发现在现场的环节,简直是每一个去参加认证者的一次蜕变。你碰到的assessor,从你进入流程开始,你过往做的那些案例里面,以及他跟你在现场的一天下来的两次面试,你都会觉得是收获到宝了。你看到他们在当中无论是对你流程的challenge,还是对你现场的challenge,你都会觉得非常难,他们的challenge都非常有水准, 都不是提前设计好的,而是由感而发,你的漏洞你会暴露给他。这个过程我感觉就像一个CT机一样,把你作为引导师从上到下,从脑袋到脚底都扫描一遍,你所有的毛病都会暴露无遗。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喜欢推荐那些喜爱引导的人要去参加认证,这是非常过瘾的一次体验。
你如果要考CPF,我给到的建议是说:
第一点,一定要想清楚“为何而来,为何而做”。其实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freelancer,希望学了引导后,在头上多一个光环,这个光环也代表着你的水准,这没有问题。还有一些同学是真的完全喜爱引导的,觉得应该在这里面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只是想多一个光环,即使侥幸过了考试的话,我也不觉得你会走得很远。因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假如你和另外一个人对比的话,你的差距就一下子看得出来,不可以懈怠你面对的客户,你真的永远要用那六个核心能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的去精进。
第二点,你要认认真真的在平时去做好引导的功课,要不断的去做更多的case,绝对不是七个case就能让你过关的。这些评委们都是非常厉害的、资深的前辈,你做了多少个,他跟你一对话,一看你的流程就看得出来。比如所,你做这么多,有没有边做边反思和成长?
第三点,要带着道德观去不断精进。看看IAF的那六个核心能力里面,我特别觉得CPF考试是一个道德水准的界定。第一个核心能力就是客户协作关系。这里面的学问很大,有的人以为说客户协作关系就是客户说啥我就干啥,这是不对的。在一个国际认证的CPF的脑海里,你要有你的道德水准,你要有不被别人当枪放的这种思想准备。有一些case,甚至他要让你去做枪的,你是应该拒绝的,你不是为了他付你那个钱而做,你是为了真正去解决团体的问题而来。
我觉得这些都要求你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的一个合格的facilitator,你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真的要有很多的工具的实践,然后你有很好的导师的指导,你真的背后也要看那些专业的引导的书,然后你要非常开放的心态去接纳自己,让自己追求更完美,不断的去完善自己的那些缺点。包括你的做法上面要更精进,是带着道德观的去精进。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合格的CPF,让所有接触你的人都能看到,你不是一个单独为了赚钱而来的人。
营造引导社群的初心
我的初心其实就是因为IAF花莲年会震撼了我,这种技术不应该只局限在企业里面用,应该可以服务大众,所以我当时就想,自己要去更好的学习这个技术,然后将来也像那些前辈们一样,可以让引导技术真正的去帮到世界上其他需要的地方。所以我们广州这个群里面,我们的一个使命就是,“让世界看到引导,让引导参与世界改变”,这就是我们的口号,所以我们也为此而不断的去推广引导。
在推广的过程中,我看到身边的朋友们,他们可能是一个企业的老板,可能是企业里面的leader,也可能在NGO里面正在创业,这么一群很有公德心的人,他们从原来对引导一无所知,但是当他们参与社区里面的一些我们主办的活动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团队都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不断地有人跟我说,非常感谢你们,有这么多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学习,我们找到了正确的学习的道路。
我觉得他们的这些变化和受益,真正的这种改变,让我非常欣慰。我的发心就是要推广引导,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引导,让他们去用,让他们去解决他们身边的问题。当我看到更多的人在我们的社群里面找到了正确的学习道路,少走很多弯路,我觉得这些都是激励我继续前进的力量,甚至愿意牺牲很多业余时间,拉着家里人和朋友们,都在一起搞这个社群。
筹备2019中国年会,加油!
我们看到中国的崛起,中国企业的崛起,还有其他社团的崛起,真的有很多的地方是需要引导的。但是国内做引导和专业度高的引导并不是很多,怎么样让大家看到正确的和对的引导?其实举办年会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
原来我们是想申请2020年亚洲区的年会在中国举办,但遗憾的是结果出来了,2020年的申办权落到了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要举办一个global的年会,可能区域性的就不再单独办了(亚洲区还需进一步确认是否举办)。但是我们申办亚洲区年会的决心还在。如果亚洲区还举办,我们还会继续申办2020年要在中国,这个材料已经留在那了。然后我们的团队也已经组建了,现在快接近30人了,来自于全国的志愿者都在,他们也表示没问题,会继续在的。
假如亚洲区2020年不举办的话,我们在中国的几个核心的member已经商量了,我们要在19年集中在广州办一个中国为主导的大型年会,具有国际水准的。到时候仍然会希望打出广告,去让全国的引导爱好者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年会,也会邀请国际上那些知名的speaker,让他们知道我们要有这样的行动。目前场地已经有了,志愿者团队也在,剩下的就是找speaker的问题了。
最近我们正在准备这件事,定好日期之后我们会尽快给大家通知,届时欢迎大家参加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