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pen Quest
每个引导者或团队负责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一场会议从头到尾充满讨论,但最终大家离开时却没人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这种〝散沙式〞讨论大多源于一个问题——目标不明确。
目标不明确就像没有地图的旅行,你会四处徘徊,但无法到达目的地。那么,作为引导者,我们如何帮助团队重新聚焦呢?让我分享几个有趣的故事和方法,帮助你在类似的场景中找到突破口。
【场景一】
头脑风暴,结果一团糟
〔故事〕 某次,我被邀请引导一个创意工作坊。客户希望团队能集思广益,为即将推出的新产品制定创意营销方案。听起来简单吧?可我在现场发现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方向却南辕北辙。
有人在讨论目标用户是谁,有人在谈设计的色彩风格,还有人提出了一堆预算限制的问题。一个小时后,白板上写满了无数看似有用的信息,但却毫无头绪。
〔做法〕聚焦问题框架 我暂停了讨论,用一个简单的问题框架帮助团队重新聚焦:
- 我们在解决什么问题?(明确任务)
- 谁是主要受众?(明确目标对象)
- 最终的成功是什么样子?(定义成果)
接着,我用三张便利贴分别写下这三个问题,贴在白板上,并邀请大家围绕每个问题给出简短答案。短短20分钟后,团队明确了营销方案的重点是〝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吸引30岁以下的用户关注〞。
〔提示〕当团队陷入混乱时,试着引导他们回答核心问题,帮助他们缩小讨论范围。简单的框架往往最有效!
【场景二】
会议跑题不断,讨论毫无结果
〔故事〕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部门年度规划会。会议从上午9点开始,大家兴致勃勃地聊了一堆宏大的目标,比如〝提升市场份额〞、〝打造创新文化〞等。但到了中午,大家突然发现:这些目标听起来都很棒,可究竟从哪里开始呢?
〔做法〕使用优先矩阵法 我拿出了一张大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简单的优先矩阵:
- 横轴表示〝影响力〞(高或低)。
- 纵轴表示〝可执行性〞(易或难)。
接着,我邀请大家将所有目标贴到矩阵上,并问他们:〝哪些目标能在短期内见效,又对业务有最大影响?〞
经过30分钟的讨论,团队筛选出了三项最优先的目标,并为每项目标定义了具体的负责人和时间节点。
〔提示〕当目标太多时,优先矩阵是个很好的工具。它能快速帮助团队找出高价值、易执行的事项,避免〝一口气吃成胖子〞。
【场景三】
团队对目标理解不一致
〔故事〕 某次,我在一家初创公司引导战略规划会。会上,CEO提出的目标是〝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当我问团队成员他们对这个目标的理解时,却收到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市场部觉得应该加强线上广告投放,销售部认为需要招聘更多销售人员,而研发部则坚持开发新功能。显然,大家对〝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理解完全不一致。
〔做法〕SMART目标法 我让团队一起用SMART原则重新定义这个目标:
- **Specific(具体的):**市场占有率要提升到多少?
- **Measurable(可衡量的):**用什么指标评估成功?
- **Achievable(可实现的):**现有资源能支持吗?
- **Relevant(相关性):**这个目标和业务重点匹配吗?
-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需要多长时间达成?
经过讨论,目标被调整为〝在未来6个月内,通过线上广告将市场占有率从10%提升到15%〞。这个新目标不仅清晰,还让每个部门明确了自己的角色。
〔提示〕当目标模糊时,用SMART原则分解它,有助于让每个人对目标达成共识。
【场景四】
团队士气低落,不知从何下手
〔故事〕 一次社区项目的引导中,我发现团队士气低落,因为他们觉得目标太遥远,无法实现。大家的口头禅变成了:〝这太难了,我们做不到。〞
〔做法〕分阶段目标 我建议将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比如,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在社区内建成一个共享花园〞。我们将它拆解为:
- **第一阶段:**招募志愿者(1个月内完成)。
- **第二阶段:**设计花园规划图(2周内完成)。
- **第三阶段:**筹集资金和资源(3个月内完成)。
通过分阶段目标,团队开始专注于当前阶段的任务,而不是被最终目标压得喘不过气。
〔提示〕当团队觉得目标遥不可及时,帮助他们分解目标,逐步实现。每次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都会提升士气。
【总结】
引导者的聚焦技巧
目标不明确并不可怕,关键是作为引导者,我们需要帮助团体找到方向。前述这些做法都有帮助:
- 用问题框架锁定讨论范围。
- 通过优先矩阵筛选高价值目标。
- 用SMART原则让目标具体化。
- 将大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小步骤。
引导的力量在于帮助团队化繁为简,找到通向成功的清晰路径。下一次,当你遇到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或许会让你的团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