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琮贸
做引导为何需要了解谈话型态?
在引导工作中,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场景:团队成员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最终却没有得出建设性的结论?或者,一个讨论陷入冷场,鲜有人愿意主动发表意见?又或者,参与者互相叠加创意,创造了一场丰富且精彩的对话?
这几个场景里的谈话很不一样,相信你还经验过更多其他给人带来不同感受的谈话。这些不同型态的谈话,直接影响着群体的交流效率和决策质量。对于引导者来说,认识并有意识地引导谈话型态,不仅能够化解冲突于无形,还能激发群体智慧,为团体带来更大的价值。
本文的内容改编自钟琮贸所着的《OPEN QUEST 引导力上册:引导的基本观念与即时介入》的〈第八章、谈话的基本观念〉,期望能帮助你认识谈话型态的类别及形成机制,并通过实践解析和实际案例,为您的引导工作提供具体建议。
谈话型态的核心概念
谈话的型态可以概括为两大基调:竞争与合作。这两种基调塑造了交流的不同方式。
在以竞争为基调的谈话中,参与者通常将不同意见视为威胁。他们可能采取“战斗”或“逃避”的策略:前者试图通过辩论赢得对话,后者则通过沉默或转移话题避免冲突。参与者无论采用这两种策略中的哪一种,都是在坚持己见且排斥他人的想法。因此,谈话常常演变为输赢之争,很少有机会能达成真正的共识。
相反的,以合作为基调的谈话建立在对彼此观点的尊重和接纳之上。参与者愿意开放心态,聆听他人的意见,并将不同观点视为解决问题的资源。这种谈话模式更注重相互理解和共创,通常能够带来更具创造性和共识的决策。
从这两种基调出发,谈话型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四种:
- 辩论:完全竞争的谈话,强调胜负,类似拳击比赛。
- 讨论:竞争与合作混合的谈话,大部分谈话都属于这种型态。
- 辩证:讨论的次型态,混合中稍微偏向合作,目的是验证最优方案,像乒乓球对决。
- 对话:完全合作的谈话,注重彼此聆听与共创,犹如即兴合奏。
这些型态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沟通方式上,更影响团队的氛围和结果。
无论是参与者或引导者都希望谈话能有好的过程與結果,而当中较有机会创造好的过程与结果的,是 “对话” 的型态。所以引导者可带着将谈话引导为 “对话” 型态的意图来帮助参与者。
谈话型态的形成与影响
你或许会好奇:根本上影响一场谈话的型态的因素是什么?作为引导者也的确应该好奇,因为这或许是你影响谈话型态的钥匙。
谈话型态的形成受到参与者信念的驱动,尤其是关于 “答案在何处” 的看法。
如果参与者相信 “只有某人拥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他们的行为会趋向于竞争。例如,在辩论中,他们倾向于挑剔和反驳他人的观点,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如果参与者认同 “没有人拥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他们的行为就会趋向于合作。例如,在对话中,他们会愿意倾听彼此,从多方视角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不同的谈话型态对团队的决策影响深远。竞争型谈话虽然可能快速筛选出某些方案,但也容易忽视群体智慧的潜力。而合作型谈话则能够通过深入交流激发创新与洞见,以及凝聚参与者的共识。
实践解析:如何在引导中运用谈话型态
理解谈话型态的核心后,引导者需要掌握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实践方向:
- 识别谈话型态
- 通过观察团队的语言、情绪和行为,判断当前谈话是竞争导向还是合作导向。例如,是否有人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或有人明显退缩不参与。
- 识别谈话型态能够帮助引导者更有针对性地调整介入的重点与时机,而非放任谈话往竞争的方向发展。
- 促进以合作为基调的谈话
- 使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参与者分享想法。例如当参与者陷入争执时,问他们:“你们形成各自立场的原因是什么?请与我们分享你的思路。”
- 鼓励倾听与反馈,让参与者在讨论中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例如简要重述参与者较冗长复杂的发言,以让发言者感到被重视与理解,以及引发其他人的回应。
- 通过引导流程设计,例如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帮助团队从多个角度探索问题。
- 应对以竞争为基调的谈话
- 对于辩论型态的谈话,适时干预,引导参与者关注不同观点形成的根据、原因与背后的假设,而非执着于胜负。
- 支持安静的参与者表达,例如通过明确议题、邀请发言、制止打断发言的行为以及营造安全的发言环境,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
具体案例:谈话型态转化的引导实例
一次跨部门会议中,各部门对资源分配方案产生了严重分歧。讨论开始后,谈话的型态迅速转变为辩论,各方不断强调方案对自己有利的优点及对自己不利的缺点。会议因此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此时,引导者邀请参与者把注意力暂时从对方案的讨论中移开,先回顾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然后邀请每个部门根据他所肩负的战略任务说明资源需求,最终邀请大家一起从公司整理角度评估资源分配的合理图象。团体的谈话因此从竞争转向了合作,进入了深度的对话。最终所有人一起完成了兼顾各方利益的创新方案。
这一案例显示,引导者的及时介入和对谈话型态的调整,能够有效化解冲突,提升会议的质量。
总结与行动建议
谈话型态不仅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更是群体智慧释放的关键。通过理解谈话的基调和型态,引导者可以更灵活地设计和调整讨论的流程,促进团体从竞争走向合作,从分歧走向共识。
下一次引导时,试着观察团体谈话的基调。通过提问、倾听和适时的流程介入,帮助团体展开对话。这样的努力,不仅能够提升团体决策效率,更能让每一场会议焕发出新的可能性。
如果你想要更深入了解谈话的型态与如何引导,《OPEN QUEST 引导力上册:引导的基本观念与即时介入》书中有更多的参考内容。或者,你也可以联系作者询问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