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如何在AI时代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作者│Open Quest

 

AI时代的震荡

硅谷某家知名科技公司内部举办了一场年度战略会议。不同于以往由高层拍板定调,今年的会议背景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原因在于,AI工具的飞速进展,已经取代了许多工程师的日常工作,甚至连设计团队也感受到威胁。与会者们一边赞叹AI在程序生成与数据分析上的神奇速度,一边却焦虑地讨论:“那我们的价值在哪里?”

在讨论陷入僵局时,一位外聘的引导师(Facilitator)介入。她并没有急着给答案,而是设计了一个小组引导流程:先让每个人以“故事”分享自己过去一年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接着再引导大家思考,那些时刻背后所展现的特质,是否能被AI轻易取代。过程中,大家逐渐意识到:无论AI再怎么强大,能够创造“人与人之间共鸣”与“共同愿景”的价值,依旧牢牢掌握在人类手中。

这场会议最后并没有得出一个简单的“人类该如何对抗AI”的结论,而是开启了一段新的探索:如何透过引导,把人的独特价值放大,并与AI形成互补。

 

AI语境下的新挑战

传统的“说服”逻辑,往往依靠掌握信息优势与推理技巧,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但在AI时代,这种“信息优势”正在迅速瓦解。AI能在几秒钟内检索并汇整海量资料,甚至能比多数专业人士更快地提出完整的论证。若人类仍停留在“靠说服展现价值”的模式,难免会感受到AI带来的取代压力。

然而,引导(Facilitation)所倚赖的并不是“比谁更会说”,而是“让人们在共同探索中产生新洞见”。这种价值是AI难以复制的,因为它涉及:

  1. 情境敏感度 — 对群体气氛的观察与实时调整。
  2. 关系建构力 — 让不同立场的人愿意打开自己,并建立信任。
  3. 集体智慧引发 — 从多样化的观点中,激发出新的可能。

换言之,AI能“告诉你答案”,但人类透过引导,能“创造出比答案更有价值的集体共识”。

 

AI与人的价值差异

要理解“引导如何重新定义人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拆解AI与人的差异:

  1. 运算与生成能力 意义建构能力
    • AI 擅长快速生成文本、程序、数据分析。
    • 人类则擅长为行动赋予意义,连结价值观与愿景。
  1. 标准化效率 情境化敏感度
    • AI 追求优化与效率,能找到最短的路径。
    • 人类能理解“不同脉络下的差异”,懂得何时该暂停、转弯、甚至优先考虑人心而非效率。
  1. 单向输出 互动共鸣
    • AI 提供的输出多半是一种 “响应”,缺乏 “在场感”。
    • 引导则是创造“在场的共鸣”,透过眼神、语调、氛围,让群体经验成为独特且不可复制的资产。

这三个差异正是引导能在AI时代凸显人类价值的核心原因。

 

一场产品开发会议的转折

某新创公司在进行新产品开发会议时,工程部门率先使用AI工具整理了庞大的市场数据与竞品分析,并提出一个“看似最合理的产品方向”。照理说,这样的数据支持应该能快速拍板,但实际情况却是:设计团队与营销团队对这个方向完全没有热情。

公司找来一位引导师协助。他先让团队回顾过去成功的产品经验,并引导大家探讨:“当初那款产品为什么能打动人?”接着,他设计了一个“未来新闻头条”的活动,让小组想象三年后若这个产品成功上市,媒体会怎么报导。结果,团队逐渐意识到:除了AI提供的数据依据之外,他们更渴望创造的是“一款能触动人心、改变生活方式”的产品。

最后,公司将AI的分析结果当作“参考”,却在引导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更符合团队愿景的方向。这款产品最终上市后,虽然市场初期并非最大,但却在使用者之间引发强烈共鸣,成为品牌的核心资产。

这个案例清楚显示:AI负责“给答案”,而人类透过引导,负责“问对问题”,并确保答案背后链接着价值与愿景。

 

引导在AI时代的新角色

那么,作为引导者,我们该如何在AI时代持续放大“人的价值”呢?以下是几个实际的方向:

  1. 善用AI工具,释放更多心力在“人”身上

引导者可以让AI帮忙做会议记录、资料分析、甚至提供会前背景研究。如此一来,自己的专注力就能更聚焦在观察现场氛围与参与者需求。

  1. 设计让人类特质发光的流程

例如安排故事分享、价值澄清、共创未来蓝图等环节,这些是AI难以取代的互动形式。

  1.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独特体验

引导者要意识到,每一次会议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现场共鸣。这种“当下性”正是人类价值的核心。

  1. 培养AI时代的“问题设计力”

AI擅长回答,但它需要好的问题来引导。引导者若能设计出有深度、能激发群体反思的问题,就能将AI的强项与人类的价值互补结合。

 

给读者的实际建议

如果你是领导者、引导者,或在组织中需要协助他人协作,以下几点能帮助你在AI时代发挥“人的价值”:

  1. 练习“问问题”而非“给答案”

下次开会时,不要急着提出结论,先问:“这个数据背后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1. 在团队中创造“情境化对话”

举例:讨论新计划时,不只看报告,而是让团队描述“理想的未来一天会怎么样”。

  1. 将AI当成“助理”,不是“决策者”

AI可以快速提供信息,但决定的力量与责任,依旧需要人类透过对话共识来承担。

  1. 持续培养观察力与共鸣力

学会读懂现场的情绪张力,并用适当的引导技巧(例如圆桌分享、小组讨论、安静反思)让群体的智慧浮现。

 

AI放大“人之为人”

AI的崛起,确实让许多人感到焦虑,因为它挑战了我们过去赖以为生的技能。但如果我们透过引导,将焦点转向“人之为人”的价值——情感共鸣、意义建构、集体共识——那么AI反而会成为放大我们价值的契机。

正如那场硅谷战略会议的参与者最后所体悟的:AI会回答问题,但只有人,能让答案真正有意义。

Scroll to Top
This site is registered on wpml.org as a development 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