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作者│许逸臻
多年前好友 Jayce 送我英文版的 From the Front of the Room(《引领全局》)时,我第一印象就是封面的那个代表引导者的红点、一条象征场域的白线,以及整本让人爱不释手的浅灰色书皮。我开始阅读时,心里浮现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是一本写给有经验引导者的情书。
为什么对我来说它是一封情书?因为对已经在这条路上走过多年的引导者来说,我们不再追求多添一个工具、技巧或者流程;我们更渴望的是被理解、被看见,以及被温柔提醒。这本书所散发出的,正是这种深刻的理解与陪伴。
三个层次的情书
读这封情书,我收到了〝我了解你〞的讯息。作者懂得我们在什么地方会心一笑,也懂得我们在哪些时候会感到挣扎与辛苦。他的文字就像是知己的眼神,让人安心。
接着他说〝我知道你〞。他知道那些让我们曾经迷茫停下脚步的地方,知道需要深刻反思、或者会引发矛盾的瞬间。这份〝知道〞,并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诲,而是旅人在山路上设下有颜色的指标,在那些分岔路上给予更好的指引。
而这封情书的〝我爱你〞,以一种纯朴的方式,温柔又坚定地点出:〝这是我的做法,我的观点,我的体验。〞那是一种温暖的坦诚,让人觉得真切又有力量。因此,这封情书不仅止于表露心迹,它更是一种邀请:去想象、去相信、去被启发—关于引导工作的更多可能。
一本时空旅人的笔记
如果说情书让你觉得走心,这本书也是很扎实的秘籍。我觉得作者像是一位〝时空旅人〞,他彷佛先一步走到未来的某个时刻,然后回头告诉我们:在有经验的引导者之后的风景,是什么样子。他站在前方,替我们描绘那些或许还未曾意识到的需求与挑战。
全书除了前三章对于引导的概述外,剩下的章节沿着引导者的六个核心工作展开,分别是:范畴界定(scoping)、与赞助者一起工作(working with sponsors)、准备工作(preparation)、设计(designing)、交付执行(delivering)、以及落实价值(value capture)。这些熟悉的引导者核心工作,透过他的诠释,却让我们重新看见〝做到好〞(What Good Looks Like)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细节到洞察的深情笔触
作者的文字,最打动我的是那份〝在细节中见洞察〞。
例如在谈到后勤安排时,他并不只是提醒要准备物料、空间,而是点出五个最能带来差异的要素:空间、灯光、声音、物品与食物。这些看似朴实无华的元素,其实是决定参与者状态的关键。这样的观点,只有真正走过无数现场的人才能说得这么朴实而笃定。
再比如,他用简单的图像来描绘〝客户、顾问与引导者〞的关系:客户在系统内,顾问在系统边缘,而引导者则站在系统之外。正因如此,引导者才能带来新的讯号,放大并让它进入系统被看见。这样的视角,简单却充满力量。
有经验的引导者能看到的黄金
这本书细细品味有许多可以淘的金。
比如说,他在谈引导设计时强调〝主题〞与〝隐喻〞的重要性。这一点和我的信念不谋而合。一个强而有力的隐喻,不只是修辞的美感,而是能揭示一个工作坊的本质。当隐喻被说出来时,所有的活动、对话、甚至氛围,都因此有了定位。也因为如此,那些与隐喻不符的设计元素,也会自然地被辨识出来。这提醒我们:好的设计,必须要有深刻的洞察,并透过主题与隐喻去承载。
又比如说,他提到会议的议程通常是线性的,但工作坊的议程却必须是非线性的。会议是处理一件件事务,而工作坊则是为了探索、理解与创造未来。这样的探索需要反复、需要多重角度的切入,就像同一首旋律的不同变奏。这段话对我而言,是极有力量的提醒:我们的任务不是推进进度表,而是创造思考与对话的空间。
对于已经带领过无数场活动的引导者来说,这无疑是珍贵的馈赠:不要忘记设计背后的〝灵魂〞。
结语:被理解与被爱的礼物
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份礼物。它帮助我们在走过种种探索之后,能够回到初心,再次看见引导的本质。
对于仍在学习的引导者,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结构与框架;对于已有多年经验的引导者,它则是一面镜子,邀请我们停下来反思,甚至沉淀自己的故事。
对于常常孤独地在前线工作的引导者而言,这份理解与被爱的礼物格外珍贵。
因此,我诚挚地推荐《引领全局》这本书。愿你在翻阅时,能感受到这份情书带来的惊喜与暖意,并让它成为你在引导旅程上的另一段深情陪伴。
许逸臻 (Laura Hsu)
-
Open Quest 开放智慧引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
-
IAF国际引导者协会认证的大师级专业引导师以及评审(IAF Certified™ Professional Facilitator | Master | Assessor)
-
曾多次荣获国际引导影响力大奖,名列国际引导者协会名人堂